秦朝

为什么西安宣传秦朝、唐朝文化,却不大力宣传汉朝文化?

西安这座城市的底色,无需太多渲染,清清楚楚地写在黄土里。谁踏入这里,谁都很难不被那种从地表渗出来的历史气息震慑住。地铁修到哪,考古就干到哪,工人怕遇见的不是什么地下水,是不经意间捅出来的文物。一铲下去,千年之前的瓦罐,或许就登场了。说夸张?倒也不过如此!不少网

唐朝 西安 汉朝 汉文化 秦朝 2025-09-19 06:20  2

汉景帝为何杀晁错?

那是汉景帝前元三年(前154)的隆冬,七国之乱刚刚震动天下,这天晁错忽然被宣召,要他进宫与皇帝议事,于是晁错赶紧更衣,穿上朝服,乘车匆匆前往未央宫。这时的晁错全然不知,诛杀他的奏请早已经汉景帝批准后下达执行。当晁错经过长安东市时,车马忽然停下,钦使上前,向晁错

秦朝 汉景帝 尚书 晁错 伏生 2025-09-17 09:01  2

古代十大元帅、十大将,历代名将,谁有资格上榜(秦朝至清朝)

中国历史有点像家里那个老抽屉,拉开一看,里面乱七八糟什么都有。你翻着翻着,忽然发现,原来最亮眼的,不一定是你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,而是一块斑驳的老玉,一封没写完的家书。有些人的名字,翻过去就忘了;有些人,怎么都挂在心头。今天咱闲聊的,是历朝历代那些顶尖的元帅、大

名将 古代 清朝 郭子仪 秦朝 2025-08-19 21:59  1

“苦”尽甘来

早上6点30分,汤永强来到瓜棚里,开始巡逻,看看大大小小、红红绿绿的苦瓜,争取和每个瓜都“对话”一下。基地里有36个大棚,查看一遍需要花一个半小时至两个小时。下午3点,他又来巡逻一遍。只要在基地,这就是他每天雷打不动要做的事。“要是十天不下地,我浑身都难受。”

永强 苦瓜 秦朝 花柱 厦门晚报 2025-09-15 17:26  2

《道德经》“治大国若烹小鲜”:做事不折腾稳进,从容应对少失误

“治大国若烹小鲜”:做事不折腾稳进,从容应对少失误“治大国若烹小鲜”,这句出自《道德经》第六十章的至理名言,寥寥数字,却蕴含着深邃的治国理政智慧与为人处世哲学。它以烹饪小鱼这样日常且形象的事例,揭示了治理大国应遵循的原则——做事不折腾,稳中求进,从容应对,方能

疫情 烹饪 道德经 秦朝 治大国若烹小鲜 2025-09-10 11:16  3

学术争鸣丨战国秦朝之际的“采药”

6月8日,仝涛先生在《光明日报》发表了题为《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“采药昆仑”石刻:实证古代“昆仑”的地理位置》的文章,瞬间激起千层浪,学者们围绕“昆仑石刻”的争鸣至今没有停息。这个酷热的夏天,青海一如既往凉爽,但昆仑“很热”。

战国 秦朝 采药 里耶秦简 战国秦朝 2025-09-10 17:12  4

历史到底是由多数人书写的,还是由少数人书写的?

谁能说清这张历史的纸上究竟是谁的痕迹?每一行字、每一道皱褶,背后都躲着几百万个故事和几十种可能。黄河岸边吹过的风带走了多少人的声音?祖祖辈辈其实就这么一点点地挤进历史,最后被几段文字盖住。翻开今天国内外的视频号,看那些博主狂聊古今,别人都在问一个问题,历史谁在

历史 秦国 商鞅 秦朝 商鞅变法 2025-09-10 06:34  4

战国秦朝之际的“采药”

6月8日,仝涛先生在《光明日报》发表了题为《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“采药昆仑”石刻:实证古代“昆仑”的地理位置》的文章,瞬间激起千层浪,学者们围绕“昆仑石刻”的争鸣至今没有停息。这个酷热的夏天,青海一如既往凉爽,但昆仑“很热”。

战国 秦朝 采药 里耶秦简 战国秦朝 2025-09-10 03:56  4

秦朝灭亡后,名将王翦的后代分家避祸,造就了2个千年豪门

有时候,人一生最难做的选择,其实不是上场迎敌,而是知道什么时候,得急流勇退。你看王翦,他替秦始皇东征西讨,流了这么多汗,立了这么大的功,连司马迁都一句话点破:这人“夷六国”。可就在别人以为他要享清福、喝不尽功劳酒的时候,他突然消失了,像被大风带走一样,从朝堂到

名将 白起 王翦 秦朝 王离 2025-09-03 09:54  3

秦朝对汉字大破坏的恶果

李鸿章说“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”,这里的“三千年”不是指中国全部的历史,而是中国有蛮夷入侵的历史,而且也是虚指,他有时也说四千年。实际上综合所有的史料看,应该是五千年。中国最早的蛮夷是蚩尤、九黎,黄帝战蚩尤是中国第一次抗击蛮夷。此后蛮夷入侵周期性出现,四五百年一

汉字 甲骨文 蛮夷 秦朝 考据学 2025-09-08 23:55  3